|
嗯,很多朋友都怪我少了一个拆中心轴的工具,担心我被别人“怼”,我就赶紧先补充文字吧。 发下一篇文章时,我会添加相应的图片和链接。 如果您打算自行更换方孔和花键中心轴,请先准备好以下工具:拉拔器(使用方法见文)、中心轴对应的拆卸工具(方孔、8点花键、10花键)(只是一个要转换内六角头,可以用某宝,20元左右一个),大活动扳手一把,润滑??脂。 过程: 1、用拉拔器卸下曲柄; 2. 用扳手和中轴拆卸工具先拆下非驱动侧,然后再拆下驱动侧。 拆卸时注意螺纹的方向(如下文所述)。 3. 润滑新的底部支架并更换它。 4、按相反顺序装回曲柄,工作完成。
五通(“bottom bracket”或“BB”)指的是自行车车架的底部,自行车曲柄的中心轴安装在这里,因为这部分还连接着下管、座管和两个后叉管,所以在中国俗称五真。 中间轴是连接左右曲柄的部分。 中轴的主要部件有:直接左右曲柄(“主轴”或“轮轴”)的轴、帮助轴转动的轴承(“轴承”,即轴承)和必要的保护套。 五通、中轴(和曲柄组)的不同规格,以及不同规格之间的转换和兼容,大概就是自行车行业规格复杂的最好写照。
</span>
</span>
目前虽然网上有大量关于自行车的介绍和解答(因为车主骑的是公路车,本文主要关注公路车标准)(不管是中文的还是国外的),各种五通,五通,它们分散在各种网站上。 边角要么只说明了某个主题,要么解释含糊不清,要么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多错误),读完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也正是因为如此,处女座强迫症的主体本性被激发,立志要写出史上最全的中轴规格指南!
</span>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自行车爱好者有所帮助:
明确五通规格的发展
描述每个中轴规格的特点和优缺点
区分系统间如何适配
描述如何执行维护和更换
远古时代
这里的“古”其实是指方孔中心轴和花键中心轴。 由于它们在折叠车和山地车领域的应用仍然很广泛,所以本文将它们放在一起介绍。
</span>
一些较旧/稀有的中轴规格,例如下图中的 Bayliss Wiley Union 散珠 BB,本文不涉及。
</span>
与流行的 2 件式中轴系统(即轴直接连接曲柄)不同,方孔中轴和花键中轴的中轴两侧独立于曲柄。 也就是说,轴和轴承被金属外壳包裹,然后通过两侧的方孔/花键连接到曲柄上。
</span>
BSA 和 ITA 中轴规格
在进一步说明方孔五通和花键五通的区别之前,我们首先要说说在“古代”时代普遍使用,并且沿用至今的五通规格。 究其原因,在这段时间里,各家厂商还是比较“纯粹”的,虽然各家厂商使用的五通可能有些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轴长,从而可以搭配不同品牌的牙盘。 不过中轴规格并不会自行定义,而是会使用广泛使用的中轴规格,即:英式中轴(BSA)和意大利中轴(ITA)。 前者目前还活跃在金属公路车、山地车和折叠车上,后者则主要出现在意大利品牌经典钢架自行车(如Colnago、Bianchi)上。
</span>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进一步列出了法定螺纹的规格,但是这个规格在1985年后被法国人废弃了。你可能只在一些法国古董车上看到这个规格。
方孔轴
</span>
顾名思义,方孔中轴的中轴两端是正方形的,但细看的话,还是直译为直译(“square tapered”)为方锥。 早期的方孔中心轴采用松珠结构,千公里需要保养。 1990年代进一步升级为一体式密封中轴,理论上不再需要保养,使用寿命可达数万公里。 如有任何问题,只需直接更换即可。 方孔的中心轴直径为17mm(注意,本文首次提到轴径的概念,这也是造成中心轴规格混乱的核心原因之一!)。
另外,方孔中轴虽然长得差不多,但买的时候要注意BSA和ITA的区别,需要看是JIS标准(Shimano-led)还是ISO标准(Campagnolo-led) ).
花键轴
</span>
花键中轴是方孔中轴的演变。 1997年Shimano首次推出Dura-ACE 7700套件,Octalink(国内俗称8点花键)。 与方孔中心轴相比,花键中心轴的接触面更多、更细,可以更好地与曲柄结合,不易松动。 轴心为空心,直径为22mm,强度高,传力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ctalink又分为v1和v2两个版本,并不通用。
</span>
以FSA、Truvativ为首的欧美公司据此推出了ISIS(这名字,啧啧……
</span>
),国内俗称10角花键,其直径也是22mm。 两者相比,一个齿纹较粗,轴向长度较小(Octalink),另一个齿纹较密,轴向长度较大(ISIS)。
花键中轴的问题在于轴的直径增加了,但是容纳轴的中轴并没有增加,BSA的宽度仍然是34.8mm。 Axial Bearings 是一体式轴承座,所有轴承座仍需塞入中轴,这意味着轴承无法改变尺寸,但承受的压力和载荷会急剧增加。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同的工程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也引发了后续的路线争议。
顺便说一句,Campagnolo 从未提供任何带花键中轴的曲柄组。
适配、维护和更换
这个时期的中轴很容易做兼容,先搞清楚是买BSA还是ITA,然后再买合适的轴长。 事实上,99% 的情况下,您应该只购买 BSA。 花键中轴就更简单了,算8角还是10角就可以了。 当然,如前所述,Shimano的Octalink有两个版本,需要区分一下。 具体来说,短齿为V1,长齿为V1。 是V2(详见上图)。
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方孔、花键中心轴都是一体式密封(卡套)中心轴,不建议(也没有必要)自行拆卸维修(几万公里)不需要维护),而且它们都非常便宜。 所以最简单的保养方法就是直接更换新的中心轴。 而且因为都是螺纹中轴,所以中轴本身的拆装也非常简单。
</span>
唯一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曲柄的拆卸,需要特殊的工具,俗称拉拔器。 拉拔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看下面的分解图:
</span>
外中心轴
外置中轴可以追溯到 20 多年前 Craig Edwards 的老式 Sweet Wings 曲柄组和 Alex Pong 开创性的 Magic Motorcycle。 这项技术变化背后的想法很简单:将轴承移到中轴外侧,这样您就可以使用更粗的轴和更大的轴承。 随着 2003 年 XTRM960 系列和 2004 年 Dura Ace 7800 的问世,Shimano 推广了外置中轴的概念。
</span>
外挂对象当然是BSA中轴(也有支持ITA的版本)。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现阶段更换中轴其实是最方便的。 如果您使用 SHIMANO 套件,则可以使用 Hollowtech II 中轴; 如果您使用 SRAM 套件,则可以使用 GXP 中轴。 下图是BSA中轴搭配Shimano的示意图。 整个系统的总长度为90.5mm。
</span>
</span>
Shimano Hollowtech II
如上所述,外置中轴虽然不是禧玛诺最先推出的,但却是最成功的。 这款 Shimano 中轴系统的特点是:
</span>
轴由直径为24mm的空心钢制成
轴心和轴承分离,轴承放在外面,轴承是两个6805。
通过轴承插件,将轴承间距由原来的68mm(BSA公路)增加到86.5mm(山区为91.5mm),减轻了轴承的压力,增加了轴承的寿命
中轴系统的总长度已更改为 90.5mm,这意味着 Q-FACTOR 将比原来的中轴系统更宽。 对于某些车手来说,这可能是个问题。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pan>
GXP 标准,也是 SRAM 与 Hollowtech II 的竞争对手,与 Hollowtech II 不兼容。 不同的是非驱动侧的轴心直径是继承自ISIS系统的10角花键,所以直径还是22mm(驱动侧也是24mm)
坎帕诺洛 UT、PT 和 OT
- 超扭矩
在 Hollowtech II(2007 年)推出三年后,Campagnolo 将曲柄组的中心轴从方孔升级为外置中心轴,并将其命名为 ULTRA TORQUE(“UT”)。
</span>
其特点是:转轴采用全镂空设计,材质为钛合金,转轴直径为25mm。 整个中轴分为两部分,分别与两侧的曲柄相连。 两轴再通过Hirth接头连接在五通中心,再用10mm内六角螺丝锁紧(要求扭矩:50N米)。
</span>
HJ咬合有很多优点,例如它可以保证高速和重载下的传动效率,结构简单(两个齿面,一个固定部分),力传递无延迟,自定心。
</span>
中轴的两个轴承也采用了与禧玛诺不同的固定方案。 它们在出厂时直接固定在牙柄与轴心的连接处,而不是外盖体,拧入中轴的左右两个支架中。 外部零件更像是衬托佩林的“气碗”。 这样做的好处是: 1、大大简化和减少了技术人员和用户的工作量,因为轴承在出厂时已经安装到位; 2、中轴比禧玛诺大1mm,理论刚性更高; 3. 只需要更换“外碗”就可以让UT曲柄组适用于各种规格的五通(这个优势在BB30之后的时代更加弥足珍贵)。
UT曲柄组的缺点是曲柄组的制造成本远高于竞争对手; 因为HJ咬合的非常规设计,为了保证足够的咬合,中轴宽度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例如:如果你的BSA中轴宽度小于67.3mm,那么当安装了UT曲柄,很容易出现异响。
- 动力扭矩
</span>
受限于UT曲柄组的高成本,Campy在2011年推出了成本相对较低的外置中轴系统,即POWER TORQUE(“PT”)。 它没有采用两级轴设计,而是像 Hollowtech II 一样固定在驱动侧曲柄组上。 驱动侧轴承设计与UT相同,安装在轴端。 非驱动侧的设计也和Hollowtech II一样,直接压入外壳。
- 过扭矩
</span>
2012年,Campy又推出了一款名为Over-Torque(“OT”)的曲柄组(共两款comp ultra,comp 1)。 OT 曲柄组专为赶上 30mm 轴臂而开发。 BB30版本的曲柄组(通过更换碗,也可以用于其他BB30底部支架)。 严格来说,OVER-TORQUE只能算是曲轴方案,不能算是中轴方案。
其他
</span>
除了上述三大外置中柱时期,市面上还有FSA的Mega Exo系统(24.1mm轴)、Raceface的X型系统等,但几乎都使用了24mm的中轴设计,因此上述品牌的两款牙盘均兼容 Shimano 的 Hollowtech II 中轴。
适配、维护和更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大厂商的牙盘对目前市场主流五通规格的应用; FSA等厂商可以与禧玛诺无缝切换。
</span>
与方孔花键中轴相比,外置中轴从安装/更换的角度来说都比较方便,只需要一个专用的扳手就可以搞定。
当然,campy永远是个例外。 首先拆装PT曲柄组需要专用工具,其次拆装UT和PT轴承也需要专用工具。
从中心轴的维修周期来看,外置式中心轴其实是倒退的。 整体密封的方孔和花键中心轴理论上可以免维护,使用寿命可达数万公里,而外置中心轴则算在内。 每1000公里(campy的建议是5000公里左右)就需要保养一次。 插入式中心轴轴承如何更换或保养,网上还有很多资料,这里不再赘述。 或者你也可以看看主体以前的工作:
</span>
骑行在新人的私地 第1篇:公路车的保养 关注过我之前文章的全值朋友都知道,我现在的通勤车是二手国产海啸钢架公路车。具体可以参考旧文: 公路车初燃体验:Tsunami自组装&Lightning RoubaixSL4Sport 公路车初燃体验:Tsunami自组装&Lightning RoubaixSL4Sport...jackielv | 点赞 190 评论 175 收藏 928 查看详情
嗯,很多朋友都怪我少了一个拆中心轴的工具,担心我被别人“怼”,我就赶紧先补充文字吧。 发下一篇文章时,我会添加相应的图片和链接。 如果您打算自行更换方孔和花键中心轴,请先准备好以下工具:拉拔器(使用方法见文)、中心轴对应的拆卸工具(方孔、8点花键、10花键)(只是一个要转换内六角头,可以用某宝,20元左右一个),大活动扳手一把,润滑??脂。 过程: 1、用拉拔器卸下曲柄; 2. 用扳手和中轴拆卸工具先拆下非驱动侧,然后再拆下驱动侧。 拆卸时注意螺纹的方向(如下文所述)。 3. 润滑新的底部支架并更换它。 4、按相反顺序装回曲柄,工作完成。
五通(“bottom bracket”或“BB”)指的是自行车车架的底部,自行车曲柄的中心轴安装在这里,因为这部分还连接着下管、座管和两个后叉管,所以在中国俗称五真。 中间轴是连接左右曲柄的部分。 中轴的主要部件有:直接左右曲柄(“主轴”或“轮轴”)的轴、帮助轴转动的轴承(“轴承”,即轴承)和必要的保护套。 五通、中轴(和曲柄组)的不同规格,以及不同规格之间的转换和兼容,大概就是自行车行业规格复杂的最好写照。
</span>
</span>
目前虽然网上有大量关于自行车的介绍和解答(因为车主骑的是公路车骑行知识,本文主要关注公路车标准)(不管是中文的还是国外的),各种五通,五通,它们分散在各种网站中。 边角要么只说明了某个主题,要么解释含糊不清,要么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多错误),读完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也正是因为如此,处女座强迫症的主体本性被激发,立志要写出史上最全的中轴规格指南!
</span>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自行车爱好者有所帮助:
明确五通规格的发展
描述每个中轴规格的特点和优缺点
区分系统间如何适配
描述如何执行维护和更换
远古时代
这里的“古”其实是指方孔中心轴和花键中心轴。 由于它们在折叠车和山地车领域的应用仍然很广泛,所以本文将它们放在一起介绍。
</span>
一些较旧/稀有的中轴规格,例如下图中的 Bayliss Wiley Union 散珠 BB,本文不涉及。
</span>
与流行的 2 件式中轴系统(即轴直接连接曲柄)不同,方孔中轴和花键中轴的中轴两侧独立于曲柄。 也就是说,轴和轴承被金属外壳包裹,然后通过两侧的方孔/花键连接到曲柄上。
</span>
BSA 和 ITA 中轴规格
在进一步说明方孔五通和花键五通的区别之前,我们首先要说说在“古代”时代普遍使用,并且沿用至今的五通规格。 究其原因,在这段时间里,各家厂商还是比较“纯粹”的,虽然各家厂商使用的五通可能有些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轴长,从而可以搭配不同品牌的牙盘。 不过中轴规格并不会自行定义,而是会使用广泛使用的中轴规格,即:英式中轴(BSA)和意大利中轴(ITA)。 前者目前还活跃在金属公路车、山地车和折叠车上,后者则主要出现在意大利品牌经典钢架自行车(如Colnago、Bianchi)上。
</span>
在上面的表格中自行车中轴哪种好,我进一步列出了法定螺纹的规格,但是这个规格在1985年后被法国人废弃了。你可能只在一些法国古董车上看到这个规格。
方孔轴
</span>
顾名思义,方孔中轴的中轴两端是正方形的,但细看的话,还是直译为直译(“square tapered”)为方锥。 早期的方孔中心轴采用松珠结构,千公里需要保养。 1990年代进一步升级为一体式密封中轴,理论上不再需要保养,使用寿命可达数万公里。 如有任何问题,只需直接更换即可。 方孔的中心轴直径为17mm(注意,本文首次提到轴径的概念,这也是造成中心轴规格混乱的核心原因之一!)。
另外,方孔中轴虽然长得差不多,但买的时候要注意BSA和ITA的区别,需要看是JIS标准(Shimano-led)还是ISO标准(Campagnolo-led) ).
花键轴
</span>
花键中轴是方孔中轴的演变。 1997年Shimano首次推出Dura-ACE 7700套件,Octalink(国内俗称8点花键)。 与方孔中心轴相比,花键中心轴的接触面更多、更细,可以更好地与曲柄结合,不易松动。 轴心为空心,直径为22mm,强度高,传力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ctalink又分为v1和v2两个版本,并不通用。
</span>
以FSA、Truvativ为首的欧美公司据此推出了ISIS(这名字,啧啧……
</span>
),国内俗称10角花键,其直径也是22mm。 两者相比,一个齿纹较粗,轴向长度较小(Octalink),另一个齿纹较密,轴向长度较大(ISIS)。
花键中轴的问题在于轴的直径增加了,但是容纳轴的中轴并没有增加,BSA的宽度仍然是34.8mm。 Axial Bearings 是一体式轴承座,所有轴承座仍需塞入中轴,这意味着轴承无法改变尺寸,但承受的压力和载荷会急剧增加。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同的工程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也引发了后续的路线争议。
顺便说一句,Campagnolo 从未提供任何带花键中轴的曲柄组。
适配、维护和更换
这个时期的中轴很容易做兼容,先搞清楚是买BSA还是ITA,然后再买合适的轴长。 事实上,99% 的情况下,您应该只购买 BSA。 花键中轴就更简单了,算8角还是10角就可以了。 当然,如前所述,Shimano的Octalink有两个版本,需要区分一下。 具体来说,短齿为V1,长齿为V1。 是V2(详见上图)。
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方孔、花键中心轴都是一体式密封(卡套)中心轴,不建议(也没有必要)自行拆卸维修(几万公里)不需要维护),而且它们都非常便宜。 所以最简单的保养方法就是直接更换新的中心轴。 而且因为都是螺纹中轴,所以中轴本身的拆装也非常简单。
</span>
唯一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曲柄的拆卸,需要特殊的工具,俗称拉拔器。 拉拔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看下面的分解图:
</span>
外中心轴
外置中轴可以追溯到 20 多年前 Craig Edwards 的老式 Sweet Wings 曲柄组和 Alex Pong 开创性的 Magic Motorcycle。 这项技术变化背后的想法很简单:将轴承移到中轴外侧,这样您就可以使用更粗的轴和更大的轴承。 随着 2003 年 XTRM960 系列和 2004 年 Dura Ace 7800 的问世,Shimano 推广了外置中轴的概念。
</span>
外挂对象当然是BSA中轴(也有支持ITA的版本)。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现阶段更换中轴其实是最方便的。 如果您使用 SHIMANO 套件,则可以使用 Hollowtech II 中轴; 如果您使用 SRAM 套件,则可以使用 GXP 中轴。 下图是BSA中轴搭配Shimano的示意图。 整个系统的总长度为90.5mm。
</span>
</span>
Shimano Hollowtech II
如上所述,外置中轴虽然不是禧玛诺最先推出的,但却是最成功的。 这款 Shimano 中轴系统的特点是:
</span>
轴由直径为24mm的空心钢制成
轴心和轴承分离,轴承放在外面,轴承是两个6805。
通过轴承插件,将轴承间距由原来的68mm(BSA公路)增加到86.5mm(山区为91.5mm),减轻了轴承的压力自行车中轴哪种好,增加了轴承的寿命
中轴系统的总长度已更改为 90.5mm,这意味着 Q-FACTOR 将比原来的中轴系统更宽。 对于某些车手来说,这可能是个问题。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pan>
GXP 标准,也是 SRAM 与 Hollowtech II 的竞争对手,与 Hollowtech II 不兼容。 不同的是非驱动侧的轴心直径是继承自ISIS系统的10角花键,所以直径还是22mm(驱动侧也是24mm)
坎帕诺洛 UT、PT 和 OT
- 超扭矩
在 Hollowtech II(2007 年)推出三年后,Campagnolo 将曲柄组的中心轴从方孔升级为外置中心轴,并将其命名为 ULTRA TORQUE(“UT”)。
</span>
其特点是:转轴采用全镂空设计,材质为钛合金,转轴直径为25mm。 整个中轴分为两部分,分别与两侧的曲柄相连。 两轴再通过Hirth接头连接在五通中心,再用10mm内六角螺丝锁紧(要求扭矩:50N米)。
</span>
HJ咬合有很多优点,例如它可以保证高速和重载下的传动效率,结构简单(两个齿面,一个固定部分),力传递无延迟,自定心。
</span>
中轴的两个轴承也采用了与禧玛诺不同的固定方案。 它们在出厂时直接固定在牙柄与轴心的连接处,而不是外盖体,拧入中轴的左右两个支架中。 The external parts are more like an "air bowl" that sets off Palin. The advantages of doing this are: 1. It greatly simplifies and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technicians and users, because Bearing has been installed in place when leaving the factory; 2. The axis is 1mm larger than Shimano, and the theoretical rigidity is higher; 3. Only It is necessary to replace the "external bowl" to make the UT crankset suitable for various specifications of the bottom bracket (this advantage is even more precious in the era after BB30).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UT crankset is that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crankse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etitors; because of the unconventional design of the HJ bite, in order to ensure sufficient bite, the accuracy of the width of the bottom bracket is very high, for example: if your The width of the BSA bottom bracket is less than 67.3mm, so when the UT crankset is installed, it is very prone to abnormal noise.
- POWER TORQUE
</span>
Limited by the high cost of UT cranksets, Campy launched a relatively low-cost external center shaft system in 2011, namely POWER TORQUE ("PT"). Instead of using a two-stage shaft design, it is fixed on the drive side crankset like Hollowtech II. The design of bearing on the drive side is still the same as that of UT, and it has been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axle. The design of the non-drive side is also the same as that of Hollowtech II, which is directly pressed into the external shell.
- OVER-TORQUE
</span>
In 2012, Campy further launched a crankset called Over-Torque ("OT") (a total of two comp ultra, comp 1). The OT crankset was specially developed to catch up with the 30mm axle boom. The BB30 version of the crankset (by changing the bowl,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other BB30 bottom brackets). Strictly speaking, OVER-TORQUE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crankshaft scheme, not a central axis scheme.
其他
</span>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major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xternal center column, there were still FSA's Mega Exo system (24.1mm axis), Raceface's X type system, etc. on the market, but they almost all used the 24mm axis design, so the above brands' Both cranksets are compatible with Shimano's Hollowtech II bottom brackets.
Adaptation,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See below for the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anksets of the three major manufacturers to the mainstream bottom bracket specifications in the current market; manufacturers such as FSA can seamlessly switch with Shimano.
</span>
Compared with the square hole and spline bottom bracket, the external bottom bracket is relatively conveni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allation/replacement, and only needs a special wrench to get it done.
Of course, campy will always be an exception. First of all, special tools are required f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PT cranksets, and secondly, special tools are also required f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bearings on UT and 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tenance cycle of the central shaft, the external central shaft is actually backwards. The integrally sealed square hole and spline central shaft can theoretically be maintained without maintenance, and the service life can reach tens of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while the external central shaft is counted. Every 1,000 kilometers (campy's recommendation is around 5,000 kilometers) requires maintenance.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bout how to replace or maintain the bearing in the plug-in center shaft, so I won't repeat it here. Or you can also look at the previous work of the main subject:
</span>
Cycling on the private land of newcomers Part 1: Maintenance of road bikes Whole value friends who have followed my previous articles know that my current commuter car is a second-hand domestic tsunami steel frame road bike.For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the old article: Road Bike First Burning Experience: Tsunami Self-Assembly & Lightning RoubaixSL4Sport Road Bike First Burning Experience: Tsunami Self-Assembly & Lightning RoubaixSL4Sport...jackielv | Likes 190 Comments 175 Favorites 928 View Details |
|